国内易拉罐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,到现在有三十年的历史,总体来说,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。
一,进口易拉罐阶段(1987年以前)
八十年代初期,当时的青岛啤酒厂为满足其产品出口的包装需求,从日本、香港等陆续进口印刷精美的全铝两片易拉罐,揭开了易拉罐在中国大规模使用的序幕。之后,易拉罐生产的啤酒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出现。
二,国内易拉罐发展的初期阶段(1987-1993年)
进口易拉罐价格昂贵,这激发了中国国内众多企业的投资欲望,也得到政府从政策到资金的支持。仅在1984-1985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,我国一口气成立了八条易拉罐生产线。
三,国内易拉罐高速发展阶段(1993-1998)
1993年开始,居高不下的价格,各制罐厂家糟糕的表现,坚定了香港、台湾等地实力雄厚的制罐商投资中国大陆的信心,很多外国企业在中国大陆投资易拉罐制造设备。另一方面,通过资金投入、购进新的设备,改造陈旧落后的生产线,这些行动大幅度的提高了中国国内易拉罐生产能力。
四,行业调整阶段(1999年至今)
行业调整的标志是2001年的5月8日“易拉罐专业组”在深圳阳光酒店成立。全国六十家易拉罐公司派出代表出席会议。会后行业采取了“限速提价”的方案,以挽救日趋颓势的易拉罐行业。本次会议成绩斐然,止住了价格继续下跌的趋势,让整个行业看到了生存的希望。
本文由西安松晖摘录自网络。